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,流经河北、内蒙古、吉林和辽宁四个省区,在辽宁省注入渤海。辽河有东、西二源,原主要支流有浑河(古亦名小辽水)、太子河等。辽河流域先秦已有开发,唯水利记载缺略。金元以后才稍有增多。近现代发展迅速。 灌溉。东汉阳嘉元年(132)于玄菟郡设置屯田六部,在今浑河和辉发河上源,当时应有水利设施。三国魏正始六年(245)幽州刺史毌丘俭在今辽宁东部开山引渠灌田,是这一带灌溉的最早记载。东晋...
松花江流经中国内蒙古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,在同江附近汇入黑龙江。松花江古名粟末水(一作速末、涑沫),满语叫松阿里乌拉;金代名混同江,又名宋瓦江;元代也叫宋瓦江;明清名松花江。自古以来,松花江流域为水草丰美的广大游牧区,农业虽有发展,但水利记载很少,近代始较详细。 水灾及防洪。12世纪前半叶金王朝在松花江流域兴起后,关于流域内的水灾及防洪记载渐多。如:天会十年(1132)四月混同江、鸭绿江暴涨成灾;天眷...
海河水系有漳卫、子牙、大清、永定、潮白等河。历史上各河河道变迁很多。黄河北流时曾与漳卫、子牙等水系相混。后原海河水系各河又汇入海河,于大沽口入渤海。海河水利可分为五个时期。 先秦至南北朝(589以前)河道治理。海河水系的整治,最早见于《禹贡》所记治水传说。相传公元前2000多年前,禹对当时与黄河下游交叉通连的属于今漳卫、子牙以及大清等水系,进行过治导。北魏熙平二年(517)左右,海河流域连年大雨,洪涝泛...
黄河干流在上游甘肃省和宁夏、内蒙古自治区河段均设有堤防。下游在河南省孟津县以下,右岸大堤有两段共长604.8km,即河南省郑州市邙山脚下至山东省梁山县徐庄长348.2km;济南市宋庄至垦利县二十一户长256.6km。平阴和长清县为山岭无堤防。左岸大堤有三段共长718.8km,即河南省孟县中曹坡至封丘县鹅弯长171.1km;河南省长垣县大车集到台前县张庄长194.5km;山东阳谷县陶城埠至利津四段长 353.2km。以上两岸临黄河干堤共1323.6km,...
珠江位于中国大陆南部,由西江、北江、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。近代水利技术引进期,出现应用现代技术修建的灌溉工程。1914年成立广东治河处(后多次改名),珠江下游始有专管机构。灌溉工程方面,上游南盘江、北盘江以及广西地区,在三四十年代兴建较多。珠江流域的开发治理略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,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。 宋以前的初步开发始建于公元前219年的灵渠是珠江流域最早见于记载的著名水利工程。东汉熹...
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,干流全长6300km,流经青海、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和上海10省、市、自治区,注入东海。支流有700多条,流域面积180.7万k㎡。和黄河比较,长江河道稳定,水量大,含沙量小。虽然历史上仍有洪灾(见荆江大堤),但多灌溉、航运之利。流域内人口3.6亿,耕地3.6亿亩。自三国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区。《禹贡》中已载有大禹导岷江以至下游的江湖治理等传说。 春...
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,流经青海、四川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,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。由于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,它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。下游自孟津以下因“善淤”,形成地上河;筑堤后则“善决,善徙”。近人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(统计资料有缺略,实约每年一次),不堵就形成改道。黄河决口泛滥常北侵海河水系,南入淮河...
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。又名安丰塘。位于安徽省寿县南。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(公元前598~前591)由孙叔敖创建(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)。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。芍陂始见《汉书·地理志》,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。东汉建初八年(公元83),王景修芍陂稻田。1959年,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,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(草土堰)遗址,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。...
公元前256年,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,距成都56公里。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,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。其以年代久、无坝引水为特征,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。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、飞沙堰溢洪道、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、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,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(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)、自动排沙(鱼嘴分水堤二八...
李仪祉(1882-1938),原名协,字宜之。 陕西蒲城人,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,被誉为“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”。,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。兴修水利,造福三秦。李仪祉筹划关中八渠:泾惠、渭惠、洛惠、梅惠、黑惠、涝惠、沣惠、泔惠,立下“郑白宏愿”。自1930年开工兴建泾惠渠,至1938年逝世,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,灌地180万亩。如今,当年他精心筹划的“关中八惠”已基本变为现实,陕西关...